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观察与展望| 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开始:结束“大”时代,开启“小”时代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2月22日 11:06 |
播放

耶稣时代的圣殿,每到节期的时候都热闹非凡。因为以色列地已经被罗马大帝国统治,因此流行的钱币也是罗马帝国的钱币。但是犹太祭司们认为用罗马帝国的钱币做奉献是不虔诚的,因此必须用以色列自己的钱币。这样就诞生了一种兑换经济模式,人们要将自己手中的罗马帝国钱币,兑换成本国献祭钱币。当然这种兑换不是免费的,而是要付一定的佣金——这就是耶稣到圣殿时的情景。

圣殿广场人声鼎沸,人们兑换钱币,购买鸽子或者羔羊,讨价还价不绝于耳。而兑换商们获益颇多,那站在高楼上的祭司们,看着这一切内心也充满喜悦。只是那些夹在中间的贫苦百姓,因为自己付出了佣金兑换钱币和购买了献祭的祭物之后,囊中更加羞涩。

耶稣到来之后,掀翻了兑换银钱的摊位,并大声斥责他们把祷告的殿变成喧闹的市场。耶稣宣称这样的圣殿,摧毁之后他必然在三天之内建立起来。耶稣所言建立的圣殿显然已经不是原来这样一个外在的建筑,而是人们内心真正的信仰。

繁荣的市场与内心中的圣殿,这两种形象形成显明的对比。前者热闹非凡,但同样人员鱼龙混杂,人们怀着各种目的游弋其间。而后者却不属于这个世界,只属于生命和心灵,它是用心灵和诚实真正敬拜上帝。前者是人们奔着宗教的利益,后者是人奔着信仰的自由。

这是两个时代的交集。宗教兑换市场时代与信仰时代,在耶稣到来的时间点碰撞,最终檫出火花,以耶稣钉上十字架的惨烈结束。这是结束也是开始。

这两种时代,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交织一起。宗教的市场总是不断更换着角色,从罗马皇帝到僧侣阶层,从教皇到国王,他们总是不断地利用这基督教这个巨大市场,来完成自己对社会的控制。而耶稣带来的信仰时代,不论在任何一个宗教兑换的繁荣时代都不曾消失,他们在那些寻求回到耶稣,寻求回归信仰的人群中展现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为了信仰拒绝荣华富贵的殉道者,为了信仰将巨额财产分给穷人的圣法兰西斯,为了反对战争而不愿拿枪的《血战钢锯岭》中的道斯,远在他乡用死者的宗教仪式埋葬死者的特蕾莎,以及那些各种有名无名的为了信仰而保持独立的人,他们是耶稣时代一路走来的见证者。

世界背后的大手,同样掌管者历史。不论在埃及的生活怎样舒适,那只大手都会带领我们走过旷野,回归他们的应许之地。只是这期间由宗教的繁荣到纯粹的信仰之间所经历的四十年旷野则是一种必然经历。

这也许可以用来形容过去四十年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当疫情时代开始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基督教宗教繁荣时代的结束,同时一个新的信仰时代开始。她将回归耶稣的道路,新酒终究要装在新皮袋里。

过去四十年表面看可以将其称为基督教大爆发时代。基督教不论人数还是教会数量,都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人数更是翻了几番。大教会也不断出现,大体型团队更是封疆扩土,大江南北一片赞歌。

——这个时代可以用“大”来描述:大教堂、大教会、大信徒、大学校、大牧者......

基督教体量的发展与经济的腾飞同步,同时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基督教的大发展更是带到了城市。信徒经济的改善,显然也带来教会经济的盈余,这时候大江南北,开始出现大教堂浪潮,动辄几百万的教堂或者写字楼不断刷新人们的认识,仿佛中国基督教再也不是过去只能在简陋的棚屋里唱唱赞美诗的光景。一时间,用教堂的十字架征服城市,用十字架来标志一个城市成为一场基督教征服中国的运动。

基督徒人数的增加,带来教会数量增加。这就为教会团队的出现提供了机会。基督教一直有征服中国的欲望,因此合并小教会,组成大团队可能更具资源优势。当大团队开始出现之后,他们对资源的占有与整合优势,更是吸引更多的教会加入。但是这种大团队模式很多时候并不是开放的教会联合,而是地域性和排他性很强的封闭家族式组织,是以大团队的形式不断攻城略地,在各地建立自己的教会和团契。

在这个“大”的浪潮中,教会们更关注的是明星基督徒效应,攀比于教会有多少艺术家、教授或者公共学者等名人。人们关注这些“大”信徒,将他们的皈信看做基督教征服中国的一个个脚印。

这个时代中,“大”学校也相继建立。这些以培养传道人的神学学校,有很多打着海外神学院的名义招生,并发布承诺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的招生说明,而他们最终招的学生却参差不齐,有很多连基础教育也没有完成就进入学校就读,甚至读博士和硕士。而更多的神学生,不是来自于那些致力于上帝呼召的人群,而是家长们将神学学校当成一个改造叛逆学生的矫正机构。在“大”的口号之下,培养的工人却寥寥无几。

这个时代还出现了很多大牧者。他们打着令人惊奇的人生因信仰而转折的神奇见证,夸大宣传自己的牧者身份。他们的故事千篇一律,信主之前自己是社会的反面,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或者病入膏肓怀疑人生,直到信主改变自我,进入神学院立志做牧者,创办神学院和教会,拯救无数人。谁也不知道他们故事中有多少夸张成分,但是这种大牧者却立即吸引了信徒的目光。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也许他们创办的大学只有几个人,他们创办的教会只有几个信徒,但是在这个“大”牧者的时代,没人关心事实,而只管冠冕堂皇的广告。

大时代带来基督教的表面繁荣。然而事实上,这繁荣的背后却是各人怀着各自的目的,或者经济或者政治或者权力或者虚荣,正如圣殿里兑换银钱市场的繁荣一样。有些人在舞台表演着,有些人在舞台下面津津有味地看着,而更多不明真相的人则争相买票入场。

疫情时代的开启,真正开启了一场压缩泡沫的模式。这种模式与几十年前直接针对基督教的逼迫不同,这种不针对基督教而是压缩社会活动空间的模式,真正挤压着基督教活动空间。在疫情时代带来的经济下行、活动管制形势下,教会在过去“大”时代所积累的光芒,迅速黯淡。这种黯淡的速度真正地显示了过去基督教的泡沫有多大。在过去集中于“大”的基督教发展中,对诸如神学教育、牧养、文化发展等基础的忽略,现在终于显出其果效。

当基督教市场的收益不断萎缩,那么这个市场中搭便车者也在迅速减少。因此,在疫情时代开始到今天的短短三年,把过去四十年的表面繁荣教会打回了原型。也许今天教会的现形仍然没有进行到底,她还会不断回归原型,回到那个纯粹信仰的基督教真身。

在疫情时代基督教的萎缩,是不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惋惜或者悲观的未来?除非一个不信上帝的人,才会真正的悲观。基督教在两千年的历史上,所遇到的危机比之于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基督教尚且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历史背后的上帝之手,又岂是我们能度量的。

洗尽铅华之后,基督教必然呈现素姿,也许正是这样的本真状态,才是真正的纯粹信仰时代。也只有在信仰时代,繁华的市场褪去,争相夺利、各怀目的的人退出之后,耶稣的福音才真正能扎根。当福音远离功利,也许才真正能回归福音的本质。

对这个静穆的时代,让我们心怀乐观的期待,这乐观的期待以上帝为后盾。因为真正的信仰之火必然在这里燃烧,真正的福音基础必然在这样的时代建立和成长。

我们思考,我们祷告,我们读书,我们活着将不再为了“大”,而是为了“小”,让福音化作小小的雨滴,渗进大地的每一个孔隙!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